欧洲港口爆发大规模罢工,航运延误已成定局。全球航运市场近日发出紧急警告。 10月8日,马士基航运巨头发布两则通知,宣布欧洲港口出现罢工危机。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和泽巴格港的飞行员罢工导致航运混乱,而荷兰鹿特丹港也因劳资纠纷而陷入罢工困境。此次罢工行动从欧洲主要港口蔓延开来。马士基的通知详细介绍,在鹿特丹港提供绑扎服务的两家公司Matrans和ILs发起了从10月8日下午15点15分到10月10日下午15点15分结束的48小时罢工,直接影响了集装箱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此次罢工影响了四个主要航站楼,包括 APM 航站楼 Maasvlakte II。这些码头承担着欧洲大陆25%的大陆转运任务。加载和删除中断原因受罢工影响,船期延误已成定局。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泽布鲁日港口遭遇的飞行员袭击同样严重。自10月5日起,由于联邦养老金改革的不愉快,飞行员协会发起罢工行动,飞行员服务在每天08:00至17:00受到限制。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安特卫普港日照吞吐量,近百艘船舶积压在港外,等待进出港口。罢工还引发了连锁反应。有限的卡车运力无法容纳抵达港口的集装箱。临时仓储成本上升。瀑布航班经常被取消。尽管汉堡港等周边枢纽因压力压力导致堆场使用率超过85%,造成“一处罢工,全区拥堵”的局面。这种中断对供应链的影响不仅仅是这是一个短期的中断,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务局担心积压的货物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清理完毕,当天的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万欧元。这次危机的背后,纯粹是诸多矛盾的爆发。从表面上看,鹿特丹港罢工的重点是保障工资和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而安特卫普的“行动”则与比利时全国联盟对政府政策的抗议直接相关,涉及养老金改革、公共服务削减等深层次问题。不过,从行业洞察来看,欧洲港口的疲软迹象已初显。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安特卫普、汉堡和鹿特丹正处于严重拥堵点的边缘。特朗普的关税战迫使经常修复航线的航运公司,中断了原本稳定的物流网络。劳动力不足和设备堆积进一步削弱了能力口岸防范风险。在这种制度性压力下,劳资纠纷成为危机的导火索,罢工从单一诉求上升为针对行业生态的集体抗议。依赖欧洲市场的ParaIn卖家,应监控船公司动态,拓展物流渠道,加强库存管理。供应链的稳定性考验的是风险预测能力。欧洲港口罢工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不适,但也促使卖家优化物流布局。建立大量渠道并加强库存灵活性的公司可以在混乱中占据先机。欧洲港口爆发大规模罢工,航运延误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