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它在普遍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什么说“十五五”是关键时期?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一是“夯实基础,全力以赴”。 《意见》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进步和发展,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数据显示,从1952年到2024年,我国GDP从679亿元增长到134.91万亿元。 2012年到2024年,GDP将从54万亿元增长到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几乎是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3.1%)的两倍。 “十四五”期间,我国总量将继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预计将达到近140万亿元。今年万亿元。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5年的第10位,成为近10年来创新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这意味着中国现代化方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 推荐《意见》明确,今后五年,我们要巩固扩大优势,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弱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特色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成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聚焦科技建设、新产业链、国内市场、消费。民生等,这些都是“十五五”期间的重要领域。我们必须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水平。现代化进程是数量和质量同时提高的过程。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是“十五五”期间唯一的工作目标,也是到2035年实现重大现代化的重要抓手。